新闻中心
锻造过程中的热效应对锻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哪些影响?
创建时间:2025-05-09 22:25
넶浏览量:0
锻造时热效应的大小和金属的温度、锻造速度和锻造比有关。TC6 钛合金在 940~950℃ 用 50%~60%变形程度锻造时,因热效应引起的温升为;变形程度减小到 20%~30%,热效应引起的温升为 10~20℃;变形程度增大到 80%~90% 时,热效应引起的温升为100~140℃。在锤上模锻工字形截面的钛合金锻件时,由于热效应,锻件辐板部位的温度要比凸缘部位的高100℃。若该温度超过β转变温度,便会形成局部粗晶组织,并降低室温塑性和疲劳强度。
为了避免锤上锻造和模锻时毛坯的局部过热,可以将锻造温度降低或通过轻击来进行模锻。锻造温度的降低会使金属的变形抗力增大、模具型槽磨损加剧。采用轻击,将会使毛坯与模具的接触时间延长,毛坯迅速变冷,需要重复加热,不但延长毛坯在炉内的停留时间,引起锻件表面层增厚,降低塑性和持久强度,而且会降低劳动生产率。
压力机锻造不同于锤上锻造。压力机上锻造使材料部分地发生了再结晶,所需的变形力约比锤锻小 30%~40%,因而在压力机上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锻造。其次,压力机上锻造时,可以通过调节变形速度,使热效应产生的热量和模具导热引起的热损失基本上互相抵消,因而 在压力机上锻造时,可以保证足够均匀的变形条件。压力机上锻造的缺点在于:热金属和模具的接触时间较长,毛坯上的难变形区较大,而这些部位往往带有未锻透的组织。
但如果锻造温度过低,再结晶过程进展缓慢,力学性能异向性增大,模锻件受内应力影响大,锻件中组织、性能的不均匀性也增大。同时,因为合金塑性降低,锻件内部和表面产生缺陷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。
因此,为得到良好的综合性能,合金的锻造温度必须控制一定的范围内,这也就是制定合适的锻造温度的重要性所在。